无障碍阅读

家庭文明创建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家庭文明创建

一个家族的使命 一代精神的传承 ——记第三届张掖市文明家庭张国增家庭

发布日期:2023-08-04 16:09来源:作者:张掖市妇联


张国增,男,87岁,中共党员,是东水泉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现在是新华镇新柳村三道柳沟战斗遗址的一名“守护者”。“要把三道柳沟战斗遗址守护好,把红西路军精神传承下去”,这是一家五口人的“坚守”。他们用三代人的坚持,传递着文明信仰,守护着三道柳沟战斗遗址那曾被掩埋的“光芒”,他们用平凡的举动,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淳朴的家风,折射着文明的光芒。

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张国增是从二叔张保民那里接替的义务守护任务,而他这一守就是38年。38年来,13800多个日日夜夜,防火、清扫、维修,张国增把这里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简单的工作蕴含着不平凡,传递着信仰的坚守和民族的希望。

“20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缺衣少食,当时由于没柴烧,李先念拴马桩曾有几次险些被人砍掉当柴烧,我的爷爷和奶奶宁可把家里仅有的柴给百姓,也要换回拴马桩的完整,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拴马桩,爷爷奶奶索性将拴马桩砌进了自家的院墙内,从此拴马桩就是我们张家人的‘圣物’,一代代的传了下来。”老人诉说着过去的事,讲述着家族的传承。、

如今,身患重病的张国增依然默默守护着矗立在新华大地上的这片红色热土,儿子张光军会紧随父亲身后,学着父亲年老笨拙但坚定的样子,眼中透射着坚定的光芒,孙子张继也一直将爷爷张国增当作榜样,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圆了为祖国献出青春的梦想,这正是言传身教的最生动写照。守护这片热土的任务还在继续,他们一家已经把这融入血脉和精神,让更多人记住曾经为这片热土奋斗的战士,让红色精神永远流传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

以真诚的情怀,情暖左邻右舍

“孝为先、俭养德、严修身、宽待人”这是张国增家庭的家训。“家家都有难事,邻里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这是张国增常给家人说的一句话。作为村里的老人儿,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找张国增,出点子出人力是他家常做的事。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常年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许是同龄人懂得同龄人的难处,张国增和老伴总是骑着老年代步车,到邻居老人家中嘘寒问暖,有时会带上自家种的应季蔬菜,有时会带上自家儿子买的水果,和老人谈天说地,在农家院落,这就是岁月静好的最美画面。

张国增一家的好心肠,不仅体现在这一处,向地震灾区捐赠物资,为同村留守儿童购买文具,为乞讨老人送衣服……他们做的善事数不胜数,他们家的一言一行感动着周围的村民,从他家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文明家庭的应有的样子,也看到了和谐家园的美丽。

以自身的行动,传承优良家风

“百善孝为先,这一点我的父亲给我们做了好榜样,现在我仍依稀记得父亲孝敬爷爷、奶奶时的场景,特别是在奶奶重病卧床后,父亲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张国增的儿子张光军回忆说。那时,他们家里经济条件不行,只要有好吃的张国增首先想到的就是给他的母亲,从张国增身上,儿子儿媳也学会了孝道。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五口人一同居住,现在他身患重病,儿子儿媳经常为他端水、喂药。张国增和老伴儿年龄大了,牙齿不好,不能吃太硬的东西,儿媳总是把饭菜烧得酥软可口,把家里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不讲究吃穿,宽厚待人,遵法守纪,是该家庭的生动写照。张国增时常告诉孙子,年轻孩子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要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全家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相亲相爱,在外主动帮助邻里,广受村民好评。

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平凡而又普通,他们互敬互爱,热心公益、教子有方,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是新时代文明家庭的榜样。


主办:   张掖市妇女联合会